有一天在東京,大前研一跟我說:「中國是個威脅,中國是個顧客
,中國也是個機會。你要成功,就必須把中國變成你的一部份。
你絕不能忽視中國。」大前的論點是,與其把中國當競爭對手,
你可以把生意分割成幾個部份,看哪一部份可以在中國做,
哪一部分,你想賣給中國,哪一部分你想向中國買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沃爾瑪在六○年代剛起家時,自我定位是折扣店。可是當時,
每一家廉價店都是向同樣那幾家批發商進貨,你根本沒機會比競爭同業佔優勢。

沃爾瑪發現,唯一的方法就是直接從製造商訂大量。可是對製造商來說,送貨
到散布各地的沃爾瑪分店是很不經濟的。

於是沃爾瑪就建立了一個物流中心,讓所有的製造商可以集中送貨,
然後再由沃爾瑪自已的卡車把貨送到各分店。

成本計算如下:自已搞物流,成本平均要多3%。但跳過批發商平均可省5%,
所以整體的成本就因此省了2%,量大就划算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比爾蓋茲說:三十年前如果你可以選,你一定不願作一名出生在紐約州的庸才,
也不願作一名天才卻出生在孟買或上海,原因是在紐約過好日子的機率,就算
你是庸才,也比孟買或上海的天才大很多,但世界變平了,連線就可以全球競合
,才力甩得掉地理羈絆了

比爾蓋茲說:現在我寧願當一名生在中國的天才,也不要當生在紐約的庸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先入為主的觀點常能決定什麼我們看得見,什麼我們視而不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如果同樣的錢在美歐只能聘一名,在中國或印度卻可以聘到五名一流人才,
我會去聘那五名。如果長期來看,我的國家會流失技術根基,那也沒辦法。

要把企業和國家兩者利益結合起來,除非國民必須非常聰明,不但能吃下全球
大餅中一大塊,還可以創造自已的新餅。

「我們已經上癮的高薪,以後要辛苦賺才有了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抹平的世界裡,我的忠告很短,很直率。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:
「兒子阿,乖乖把飯吃完,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。」

現在我則說:「女兒啊,乖乖把書唸完,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在搶
你的飯碗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教大學,看見學生很多都那麼散漫,真是傷心。教完六學期,那麼多學生,
我會考慮用的只有兩個,其它的都沒創意、沒解決力、沒學習熱情。

您也曉得,印度人勝過中國中與俄國人的,就是會講英語。但若以為印度的頂尖
人才贏過美國的頂尖人才,那就錯了。

印度的優勢,是一個問題他們可以派一大堆人去解決。與我共事的印度人都是一時之選
。他們印度唸的都是麻省理工那種等級的大學,這種人好多。我每天開會,很多時間都
是與印度人共事。

很多經理人還在想說,印度人做的都是低階的寫程式。但有了Linux等科技,印度人也可
以往高階發展,做起本由美國人專擅的系統設計。

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發現,自已只配拿低薪。許多美國人不相信自已不是高薪的料
。我說這是「美國偶像問題」。你看一大堆自願者上「美國偶像」節目唱歌跳舞,
然後站在哪裡聽評審賽門嫌說,你根本沒才華,都瞪著眼不敢置信。我只希望,我不會有挨
這種當頭棒喝的一天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很多開始移往海外的工作,是極高階的研究,不只為了節省人事成本,還因為教育水平
不輸美國,甚至更高。在中國有十三億人口,大學正開始邁向頂級,頂尖位置的競爭是很激烈
的。奮力逆流而上的數理鮭魚,進得了重點大學和外企,保證是魚上魚

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全中國最難進的工作單位,軟微人有個說法:「記住,在中國,就算
你是百萬挑一,和你一樣的還有一千三百人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李開復說:
中國年輕人把微軟視為一生難得的高薪機遇。他們的父母經歷過文化大革命,
頂多只能做個教授,薪水太低,只能做點小研究,發表一篇小論文。現在,他們擁有這樣的
工作環境,專心做研究就好,手邊就有一流的電腦和資源。雜事都由行政人母做。他們簡直
不敢相信是真的。

他們自願一天工作十五到十八個小時,周未也來。放假也做整天,因為進入微軟就是他們的夢想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採訪過一家總部在大連的美國大企業的日本經理人,他要求不公開姓名及公司。

他說:中國正在走日本與南韓的路。最大的問題是:這個世界負擔得起十三億人開一樣的車,
使用等量的能源嗎?我是瞧見世界抹平了,但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是會不會有另一次石油危機。

七○年代那次正逢日歐崛起。本來的石油消費大國只有美國而已。一互日加入日歐,石油輸出國組
織就得勢了。現在又加入中國與印度,挑戰的規模更是完全不同,變成超大的政治難題。

七○年代的成長限制已經被科技克服。我們變得更聰明,設備更有效率,每個人的能源消費也減低了。

但現在隨著中、印、俄崛起,問題等於乖上十倍。我們真的得嚴肅看這件事。我們不能限制中、俄、印。
他們會成長,也必須成長。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才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