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向世界開窗學習]

文:梭羅(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)

過去,美國的教育中並未特別培養團隊能力。最近兩年,麻省理工
學院的碩士課程開始了一些新的嘗試。
我們把學生分成六人一組,大家像平常一樣寫報告、考試。唯一的
不同是,全組六個人的分數都將和得分最低者相同。這項規定使得
全班氣氛、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之丕變。

原先擔心,學生會暗中抱怨,怕別人拖累自已。沒想到,所有人的
反應竟然是擔心自已拖累別人。

為了不成害群之馬,結果所有學生開始一起念書、共同研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文:李遠哲

在下一世紀來臨時,我們會需要有創造力、鍥而不捨、肯追根究柢
的人才,可以有能力解決他們在社會中所遇到的問題。

此外,我們也予要有團隊精神、願與人合作、有學習新知識習慣、
可以 不斷自我學習的人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培養二十一世紀公民

這個日語說得流利的中學生還準備明天下課後,與同學去市立圖書館
查資料並進行小組討論,以便下周可以完成歷史老師要求的團體作業
,必須是用電腦打出來的。瑞祺嘆口氣:「哦,不能出去玩,老師規
定報告裡至少要有六個引述自六本書的話(six quotes from six books)
,所以要花些時間閱讀。」

像瑞琪這樣的青少年,在澳洲並非特例。十六、七歲時已能夠自已安
排時間做計劃,知道找什麼及如何找學習的材料,分析綜合,有自已
想法,而且能夠有條不紊表達,對陌生人的問題大大方方的回答,主
動找話題與人談話,並且具相當的國際觀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老師不下判斷、不說教,只呈現事實引導學生自已學判斷,例如,
給學生看抽菸的各種圖片、錄影帶、相關數字如肺癌比例,而不是抽菸
不好。

「我們強調教導分析、判斷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」校長波恩停說。
因為人生常要做重大決定,有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,看狀況而定,
如果只學到一些知識,換了狀況就不會用。



用團體報告、團體作業不斷地「練習合作」,目的為培養未來公民成
為「良好的工作人,會傾聽別人說話,也會說明自已意見,懂得且有
意願合作」,他舉例說,如果醫生不知如何與病人溝通,或不會與其
他醫生合作,即使再有學問也無法挽救生命。


打擊學生信心,是絕對不會發生的事。足球比賽,射門沒進,教練會
在場邊大喊:「A good try!」
老師們的標準說法是:「你做的很好,如果再…一點的話就更棒了。」
不然就是:「我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天下出版
未來人才 - 腦力競爭的新趨勢 1997 7月20初版4.5刷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才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